上課時間:
2011/09/13
上午10:00~12:00
主要重點:
1)作業討論
2)學習方法_反覆思想與自我提問
3)課外閱讀_生物圈的未來第一章
這一堂課,算是我們生物圈這個單元的尾聲。利用上星期四給你們的學習單,我們一方面要復習「生物圈」與「生物多樣性」這兩個主要概念,同時,也要利用「族群、群集、及生態系」這三個概念,略略的涉略物種分類的概念,物種的分類,在生物課本的編排,是在一下的第五章才會提到。但是,因為我們已經談到了生物多樣性,所以,是可以略略的先有些概念。
上課一開始,妹妹先和我們分享了她閱讀科學人112期上的「超級雜草」一文的感受。這部份,妹妹做得不錯,所以她賺到了100points。很恭禧妹妹。進入正課之前,我們也從妹妹的分享,一起討論了為什麼科學人需要寫這篇文章。你們都提到了,因為,我們人類太喜歡用農藥了,所以,現在有超級厲害的雜草不怕農藥了。
這樣的想法和分享都很好,也很合理。媽媽只是要再提醒你們,如果,只是要分享這個概念,那應該是不會放進科學人的,因為,這樣的概念,大家早就熟悉了。所以,一定是有些什麼理由的,或是,這篇文章一定提到了些什麼我們還不太熟悉的概念。
要讀出這樣的概念,媽媽想,下次的上課,可以陪你們一起讀讀科學人,我們一起來發現,如何用好方法,讀出科學人的好味道。
先讓我們回到我們「生物圈」的這個學習單。
上星期的學習單,基本上不難,只要有用心就能完成。但是,因為是開放式的問題,哥哥和妹妹都有一個相同的困境,就是還不熟悉如何用自己的語言,為科學概念下清楚的界定。例如,媽媽請你們先找出課本和Wikipedia上針對生物圈所下定義的異同,然後,在此基礎之上,寫出你們對生物圈的定義。
找出異同,基本上比較沒有問題。但是在寫下自己的定義時,就不容易了。你們的回答都有不夠完整的現象。媽媽本來是想,藉由比較異同的過程,讓你們思考,生物圈這個定義,到底需要哪些條件才算合理?不過,媽媽想,媽媽的確沒有清楚的教你們這件事,就是在定義一個概念時,需要進一步思考,何謂合理且完整的定義。這部份,我們可以繼續練習,對媽媽來說,是教學上的練習,媽媽應該要練習將這個能力再拆解成更小的步驟,讓你們能逐步發展出完整的能力。對你們而言,則是要練習,不是死背任何一個資料來源給我們的答案,一個主動負責的學習者,應該是可以練習發現,不同的資料來源有哪些共同的概念,又有哪些差異,然後,由你們來判斷共同的概念,是不是就一定必要,差異的部份,又有哪些應該留下來,又有哪些可以去蕪存菁。而且,很重要的是,要判斷哪些概念該留,哪些概念可以合併或捨去,應該是經過合理思考過,且也要能提供一些例子來支持你的決定。
由於妹妹要修改的部份較少,所以,妹妹有一些空出來的時間,媽媽請妹妹先讀「生物圈的未來」第一章,這部份,要先謝謝秋華阿姨幫我們從成大的圖書館借了這本書。因為,只有一本,也剛好妹妹有空可以先讀,想來,這也許會是我們以後共讀科普書的一種方式。
這部份的閱讀,媽媽覺得妹妹掌握的很好,從妹妹事後寫下來的重點摘要,以及在閱讀過程中的討論和提問,都可以明確的看見妹妹的確是能透過「廣泛閱讀」學習新知識了。
哥哥的部份因為作業修改的時間較久,來不及在課堂上讀完,就等你囉,等你讀完,媽媽再幫你看看你掌握科普文章的能力發展得如何!!
愛你們的媽媽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